这部文字最多的红军石刻文献记载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1-06-09 09:01:17
川陕博物馆的红军石刻园里,收藏着一部文字最多的红军石刻文献——《中华全国苏维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劳动法令》(草案)(以下简称《劳动法令》)。
1931年11月7日,在中央苏区瑞金召开的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根据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要求,制定和通过了《劳动法令》。红四方面军入川后,1933年3月10日,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翻印贯彻执行。同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将《劳动法令》全文镌刻在四张石板上,并竖立于巴中城西门口娱楼——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大门外(今巴中市巴州区南泉寺街)。
整个石刻高2.56米,宽4.32米,全文约6000字。工整刚劲的楷书字体,镌刻极为精细。《劳动法令》共8章63条。主要条款有工作时间、工资、女工与青工、雇工方法、安全与卫生、社会保险、职工与劳动保护、劳动法的执行与工厂的检查等。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极大提高了苏区劳动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
“1935年红军撤离川陕苏区北上后,当地群众相信红军一定会回来,反动势力一定被推翻。于是,自发组织起来保护红军留下来的遗物。他们将这四张石刻文献石板拆倒用于砌太平池而保存下来。1953年在修建巴中城内街道过程中被发现,1955年收入县文化馆并保存至今。”川陕博物馆讲解员石娇讲述了这部石刻文献如何保存下来的惊险历程。
1931年11月7日,在中央苏区瑞金召开的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根据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要求,制定和通过了《劳动法令》。红四方面军入川后,1933年3月10日,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翻印贯彻执行。同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将《劳动法令》全文镌刻在四张石板上,并竖立于巴中城西门口娱楼——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大门外(今巴中市巴州区南泉寺街)。
整个石刻高2.56米,宽4.32米,全文约6000字。工整刚劲的楷书字体,镌刻极为精细。《劳动法令》共8章63条。主要条款有工作时间、工资、女工与青工、雇工方法、安全与卫生、社会保险、职工与劳动保护、劳动法的执行与工厂的检查等。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极大提高了苏区劳动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
“1935年红军撤离川陕苏区北上后,当地群众相信红军一定会回来,反动势力一定被推翻。于是,自发组织起来保护红军留下来的遗物。他们将这四张石刻文献石板拆倒用于砌太平池而保存下来。1953年在修建巴中城内街道过程中被发现,1955年收入县文化馆并保存至今。”川陕博物馆讲解员石娇讲述了这部石刻文献如何保存下来的惊险历程。
责任编辑: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