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是为了缅怀一位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卓越法官。他的离开,不仅造就了“邹碧华现象”,也给所有心怀法治梦想的人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我们如何才能迈向卓越呢?
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也曾陷入迷茫。一转眼,进入法院已有七年光景。在民庭工作的我,早已习惯了收案、结案的周而复始,也习惯了个别当事人的无理纠缠,更习惯了聚会时那些律所法务同学的光鲜。曾经被我视为榜样的前辈,也有不少离开了法官队伍。有时不禁要想,当初进院的激情哪儿去了?我还在坚守什么?
迷茫之际,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那是邹院长在青年法官职业规划讲座上所提到的一个词——“荷塘效应”。什么是荷塘效应呢?假设一个池塘全部长满荷叶需要30天,而荷叶以每天翻一倍的速度生长,第一天种下一片,第二天长出两片,第三天长出四片。那么到了第25天,能长出多少荷叶呢?只有整个池塘的三十二分之一。而大多数人就在这第25天放弃了希望。但从第26天到第30天的短短五天之内,荷叶竟会铺满整个池塘!这也正是邹院长成长之路上的心灵写照,因为他也曾经历过第25天的沮丧和彷徨。
一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他花了整整十三年才从书记员成长为审判员,即使在他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也仍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助理审判员。而在这期间,邹院长在银行工作的妻子,职位和收入早已超过了他。我想,邹院长彼时承受的经济压力一定不会小,面临的各种诱惑也一定不会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可谓不大。然而,他却坚持了下来,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整个法律界的尊重和敬仰。这便是迈向卓越的第一步——执着!
谁都不愿在即将到达终点前放弃,但又有多少人耐得住黎明前的黑暗?失败往往就在成功的前夕。但只要再坚守下去,哪怕只坚守一天,或许明天,我们就会看见荷叶已经铺满了整个池塘!我也要做那个坚守到最后五天的人。但是,拿什么去坚守?难道只是消极的等待吗?
邹院长说:“认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聪明,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回报!”。当他还是书记员时,为了更好地配合法官调解,每晚听广播、每周逛菜场,就这样学会了上海话;他为了更快地熟悉庭内业务,从内勤调取全庭的判决书,一边看一边抄录,就这样摸透了各类案件的裁判思路。就是这样,他从做好一名法官助手,到钻研庭审的要件九步法,再到设计整个上海法院的司改方案,他能改变的越来越多、他能影响的越来越广。这正是迈向卓越的第二步——精益!精益求精,持续改善!
而我能改善什么呢?如果每一次开庭,我可以把庭审提纲做得更完备一些,每一份判决,我可以把法理说的更透彻一些,对每一位当事人,我可以把他的疑问解释的更明白一些。我相信,我的每一次努力,都会让当事人对法院的认同更多一点,都会让司法的权威更高一点,都会让正义之风的传播更广一点!
但我也会担心,我的努力真的会被人们所理解吗?
这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法学教授可以利用核心期刊怒批法院、败诉当事人可以挥刀捅向答疑的法官,我也曾心潮澎湃,想在网上发声,但是键盘侠们的狂欢,让我的声音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曾有人给邹院长写信,他说听邹院长演讲时充满希望,但回到现实中却一片黑暗。邹院长回信说:为什么你自己不能成为黑暗中的那支蜡烛呢?
诚然,我们的司法执业环境并不那么理想,但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正是因为不完美,不是才更需要我们去为之奋斗吗?就像邹院长,他用倾听温暖了信访百姓,他用尊重赢得了律师群体,他用激情照亮了我们青年后辈,他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点燃了无数人的心灯!
正如胡适先生所说:“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我们所有的付出,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不会是徒劳的,只要使他人获益,那就是一种成功。我终于懂得了,卓越不仅在于执着和精益,迈向卓越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激励!激励周围的人发出自己的光,从而去照亮更多的人!
独角兽虽然回到了寓言里,但还会有更多的人背负起巨大的词语。这就是你,是我,是我们!我们是违法行为的制裁者,我们是争议纠纷的调停者,我们是公正司法的践行者,正是这样的使命,让我们的法治事业走到今天,让邹院长在昨天成为庭前独角兽,也一定会让我们在明天成为公平正义的保护神!
我的演讲是以问题开始,在最后,我也想请在座的各位同我一起思考:
是什么离去,让我们悲伤?
是什么结束,让我们成长?
是什么风雨,让我们守望?
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坚强?
是什么誓言,让我们信仰?
是什么付出,让我们坦荡?
一起寻找我们心中的答案吧!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