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矛盾化解的护城河
——北京西城法院举办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2-11-16 14:00:09
11月16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举办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研讨会。从2007年开始,西城法院结合区位特点和审判工作实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搭平台”三条途径,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矛盾化解,积极开展了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索,构筑起一条矛盾化解的护城河,力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蒋惠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吴在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范愉、清华大学教授王亚新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占全部案件的60%,这些纠纷大多发生在街道社区之中。对此,西城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开展了“巡回法官进社区”活动,法官走下法台、走出法院,在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街道、社区内,通过开展巡回办案、指导调解、法律宣传等工作,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在法官走出法院、走进社区的同时,西城法院又与区司法局、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社会力量合作,通过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心理驿站、专家解难窗口等多种方式,将矛盾化解的关口前移,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以该院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为例,自2008年以来,共有425名大学生参加了咨询,为群众提供咨询20188人次,免费代书诉讼文书15648份,有效减轻了群众的诉讼成本,有力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
为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西城法院与多家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人民调解组织等,建立了涵盖医患纠纷、合同类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保险纠纷、劳动纠纷、金融纠纷、网络纠纷等在内的多项联动机制。今年,该院还专门成立了全市首家综合管理诉讼与非诉讼衔接事务的职能部门---诉调对接办公室,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法官命名并作为引领的赵海志愿者服务队。
几年来,西城法院建立的各项诉调机制不断完善并逐渐取得实际效果,其中以该院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建立的“劳务纠纷调处联动机制”效果最为明显。该机制自2009年实施以来,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030 件,当事人自动履行率为99.8%,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及社会效果。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蒋惠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吴在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范愉、清华大学教授王亚新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占全部案件的60%,这些纠纷大多发生在街道社区之中。对此,西城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开展了“巡回法官进社区”活动,法官走下法台、走出法院,在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街道、社区内,通过开展巡回办案、指导调解、法律宣传等工作,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在法官走出法院、走进社区的同时,西城法院又与区司法局、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社会力量合作,通过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心理驿站、专家解难窗口等多种方式,将矛盾化解的关口前移,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以该院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为例,自2008年以来,共有425名大学生参加了咨询,为群众提供咨询20188人次,免费代书诉讼文书15648份,有效减轻了群众的诉讼成本,有力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化解。
为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西城法院与多家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人民调解组织等,建立了涵盖医患纠纷、合同类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保险纠纷、劳动纠纷、金融纠纷、网络纠纷等在内的多项联动机制。今年,该院还专门成立了全市首家综合管理诉讼与非诉讼衔接事务的职能部门---诉调对接办公室,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法官命名并作为引领的赵海志愿者服务队。
几年来,西城法院建立的各项诉调机制不断完善并逐渐取得实际效果,其中以该院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建立的“劳务纠纷调处联动机制”效果最为明显。该机制自2009年实施以来,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030 件,当事人自动履行率为99.8%,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及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胥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