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既是虚拟的又是现实的。比如网上的帖子,很多人会觉得它抓不住、摸不着,发现了虚假信息也不好解决,但对它造成的伤害却有切肤之痛;甚至还有某些熟悉网络的人,利用乱象、推波助澜,以删帖之名行敲诈之实。这种不法行为,害人、乱网,破坏极大,必须受到严厉打击。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一些网络公关公司通过有偿删帖的方式,为客户删除负面消息。2015年1月16日,一家网络公关公司——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及公司的3名主管涉嫌“非法经营罪”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单位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自2012年至2013年间,多次通过信息网络提供有偿删除信息服务,经营数额共计人民币218200元。
口碑公司根据所删帖的网站知名度、帖文所处位置等因素确定价格,一般在几百到两、三千元之间。或者干脆收取月费或年费,提供打包服务。
为了规避风险,口碑公司删帖一般都找中介。这些中介有自己的QQ群账号,一旦有删帖的需求,在QQ群里喊一声,很快就会有中介出来接活儿,中介再找和自己有联系的网站工作人员,把帖子删除。随后,各方拿到自己的酬劳。
被告人某网站工作人员赵某表示:“如果愿意做得多,一个月做几十条,都能超过工资了。”被告人删帖中介郅某告诉记者,删帖价格看能做这个人怎么定,他定了以后,郅某再加上10%到30%的利润。
检查机关指出,以口碑公司为基点,非法删帖已经形成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也是一条利益链。
除了非法删帖,网络敲诈,也已经成为网络“公害”。2014年8月,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网络敲诈勒索案。法院经审理查明,从2009年至2013年间,仲伟、窦玉刚等15名被告人,以“今日中华网络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焦点网”、“中国今日焦点网”、“中国记者调查网”等媒体、网络记者的身份或者名义实施敲诈勒索犯罪。而事实上,这些网站都是他们自己建立的,根本没有采访权。他们往往以调查采访违规用地、环境污染、医疗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为名,通过发核稿函或当场采访,以负面新闻报道相要挟,对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实施敲诈。
审理表明,15名被告在4年的时间里,通过网络敲诈勒索款物共计人民币237.92万元。这15名被告分别被处以有期徒刑一年至有期徒刑十四年的不等刑罚。
虽然各方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网络敲诈和非法删帖的违法行为,却屡禁不止。根据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数据,2014年,举报中心收到与网络敲诈有关的举报共8000多件次,涉及关键词“有偿删帖”的举报4000多件次。为了根治这一互联网“顽疾”,今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国家网信办、工业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行动。
网络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要想取得成效,也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此,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专门开设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专区,举报电话12377,举报网址www.12377.cn。希望全民都来参与、都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