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首页 今天是:2024-04-26 11:25:05
《学法典读案例答问题》——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构成隐私权侵犯吗?
发布时间:2022-08-06 12:48:52
  • 分类:新闻
  •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播放时长:06:41
  • 播放次数:2,174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是一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法典。民法典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你我他的一生。值此民法典颁布两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特别推出《学法典读案例答问题》栏目,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修平、贺红梅、崔志刚、张仲鲁领读民法典条文,并汇总梳理了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进行对照解读,还设计了多个民法典知识问答,让我们一起学法典、读案例、答问题。
  读起来
  近距离安装可视门铃可构成侵害邻里隐私权
  ——人脸识别装置侵害邻居隐私权案
  来源:民法典颁布后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
  基本案情
  原、被告系同一小区前后楼栋的邻居,两家最近距离不足20米。在小区已有安防监控设施的基础上,被告为随时监测住宅周边,在其入户门上安装一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可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的可视门铃,位置正对原告等前栋楼多家住户的卧室和阳台。原告认为,被告可通过手机app操控可视门铃、长期监控原告住宅,侵犯其隐私,生活不得安宁。被告认为,可视门铃感应距离仅3米,拍摄到的原告家模糊不清,不构成隐私,其从未有窥探原告的意图,对方应予以理解,不同意将可视门铃拆除或移位。后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拆除可视门铃、赔礼道歉并赔偿财产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裁判结果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虽是在自有空间内安装可视门铃,但设备拍摄的范围超出其自有领域,摄入了原告的住宅。而住宅具有私密性,是个人生活安宁的起点和基础,对于维护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至关重要。可视门铃能通过人脸识别、后台操控双重模式启动拍摄,并可长期录制视频并存储,加之原、被告长期近距离相处,都为辨认影像提供了可能,以此获取住宅内的私密信息和行为现实可行,原告的生活安宁确实将受到侵扰。因此,被告的安装行为已侵害了原告的隐私权。被告辩称其没有侵犯原告隐私的主观意图,原告对此应予容忍等意见,于法无据,法院不予采纳。因无充分证据证明原告因被告的行为造成实际精神及物质损害,故法院支持了原告要求被告拆除可视门铃的诉讼请求,而对其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请求未予支持。
  典型意义
  本案就人工智能装置的使用与隐私权的享有发生冲突时的权利保护序位进行探索,强调了隐私权的优先保护,彰显了人文立场,对于正当、规范使用智能家居产品,避免侵害人格权益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答起来
  小芳因与男友小贾分手而整日被打电话骚扰,为此弄得心烦意乱,甚至无法正常生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不禁止即自由,前男友小贾打电话不犯法;
  B.小芳可以购买相关服务。让对方也体会被电话骚扰到无法正常生活的感觉;
  C.前男友不断打电话骚扰,侵犯了小芳的人身自由权;
  D.前男友不断打电话骚扰,因严重影响到小芳的私人生活,侵犯了小芳的隐私权。
  答:D.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以电话、短信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私人生活安宁是自然人享有的隐私权的内容之一,因此小贾的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责任编辑:孙琨程

人物

  • 宋鱼水:保护知识产权的这颗心,永远在跳动
  • 乔蓓华:能帮助更多人 是我最大的满足
  • 陈志秀:法官是个在秤上称良心的职业
  • 张梅:法律或许是冰冷的,人心不是
  • 彭秋香:案子结了,她牵挂的那个女孩长大了
  • 1
  • 2
  • 3
  • 4
  • 5

注册

欢迎您成为中国法院网络电视台的忠实会员!